521公众科学日精彩瞬间
来源: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时间:2017-05-23

      5月21日,正值全国科技周、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和全国气象科技周,我所本部全天面向公众开放,举行主题为给地球做CT:近距离touch地球模拟系统的科普活动。
      活动前,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号就提前预热,发布了海报与活动预告。不仅有首师大附小、廊坊小学和清华附小的师生们闻讯组团报名,还有普通市民家庭和媒体记者前来,共有800以上人次的参观者,现场非常热闹。
      为让普通公众更清楚地理解“地球模拟”的含义,本次活动设计了诸如AR眼镜、远程交互、模型展示等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。
      为给参观者提供更好的科学体验感受,我们有二十多名来自IAP科普小组的志愿者自愿报名,他们统一身穿橙色t恤,在现场为大家耐心讲解、引导。
      活动原定9点半开始。可还不到8点,就已经有急性子的孩子和家长陆续前来,活动提前拉开了序幕。
      走进大厅,首先进入大家视线的,是一只晶莹剔透的北极熊冰雕,大家纷纷驻足观看、拍照合影,还有小朋友说“想舔一口凉快凉快”,被志愿者拦住了。
      这个周末恰好赶上最近北京高温,冰雕北极熊在闷热的天气中一点点融化;在志愿者的讲解中,大家更直观地认识到全球变暖使得冰盖和冰川融化,不仅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,也让两极地区动物的生存陷入困境。
      北极熊后面,是本次活动中最受欢迎的“明星”:AR眼镜。大家一定都听过VR眼镜,那是“虚拟现实”,戴上后就能沉浸在虚拟世界中;而AR眼镜则是“增强现实”,是VR眼镜的升级版,戴上后看到的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叠加。
      在本次活动中,大家能看到在现实的大厅和人群中,悬浮着一个虚拟的地球,上面有不同颜色模拟着地球上海洋环流的变化。
      大家都想体验一把“上帝视角”,排起了长队,不仅有跃跃欲试的孩子,也不乏成年人的身影。不过第一次戴AR眼镜可能会不太习惯,无法在视野中很快“抓住”悬浮的地球,我们的志愿者们着实花了不少力气,耐心地帮助每一个体验者。
    “叔叔,地球在哪儿啊?我怎么还没找到啊……”
      AR眼镜体验区旁边,是远程交互体验区,这里提供了模拟海洋、植被、亮温等的可视化效果,还可以通过操作PAD来实现交互。在五位志愿者的帮助下,参观者操作画面,使地球转动、放大、缩小,观察地球上的变化。
      在楼下,还有一个由玻璃搭建的实验室,这是我们每次科普活动的保留节目:监测室内PM2.5的变化。
      志愿者在实验室里炸起了薯条,油烟泛起后,通过我所淮南研究院自行研发的PM2.5随身监测仪,可以清楚看到PM2.5从原先的30μg/m3,飞速飙升到400μg/m3以上,达到重度污染;而当有人抽烟时,PM2.5更是高达1300μg/m3 以上,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      有人当即表示要换个油烟机、以后炒菜要开窗通风;还有孩子说要录下来,回去督促爸爸戒烟。
      本次活动还安排了两场科学讲座。
      上午是《给地球做CT》,由我所LASG的郑伟鹏副研究员向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,告诉大家什么是地球系统、什么是“数值模拟”。
      下午则是季风中心的魏科副研究员带来了《生死平流层》,向大家讲述平流层中臭氧对地球生命的庇护、对极端天气的影响,唤起大家认识到地球环境的脆弱。
      两场科学讲座都座无虚席,周围还站满了观众。当两位老师提问时,同学们踊跃举手抢答。
      讲座结束后,不少小朋友意犹未尽,拉着老师提问和合影(都是好学的好宝宝)。
      魏科老师自己准备了科学漫画,送给小朋友们,还邀请大家把自己画的科学漫画寄给自己。小朋友们可高兴了!
      在一楼大厅里有个黑色的立方体,闪耀着神秘的蓝色光芒,这就是“硅立方”,是“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”运行的高性能计算机硬件系统。
      楼下还有风云系列卫星、远征系列无人机,它们为地球模拟提供了大量探测数据。
      模型都配以大量科普展板,加上志愿者们的介绍,让大家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海量数据来源有了更深了解。
      在参加完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,大家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立了初步认识,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压轴环节——征名活动。
      大家一定记得天宫、嫦娥号、玉兔……这些亲切的名字吧,我们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也想要一个响当当又朗朗上口的昵称!
      参与者可以在大厅“现场征名区”填写征名卡;也可以参加网上征名活动。